首页>资讯>最新资讯>我为什么要选择去美国军校留学?

我为什么要选择去美国军校留学?

  我为什么要选择去美国军校留学?

  今天想来,我觉得我的选择既坚定又盲从,既清晰又模糊,既理直气壮又摆不上桌面,既是一种必然选择,又充满着诸多偶然因素。

  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我的留学行为,很大成分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想接受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借助美国优势教育资源,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

  我认为,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并不只是为了饭碗,我知道我的这个非功利的教育理念不会被很多人所理解,尤其是不为很多家长所接受。我出国留学不是为了光耀亲朋,满足某种家族虚荣,或是为了博取一个学位,为将来谋得一个体面的职业,我出国留学目标单纯,充满理想主义,就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我觉得人生一世,怎么活也是一种活,是做官还是做学问抑或是搬砖头都是一种职业,无所谓高低贵贱。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即便是做建筑工抑或是卖猪肉的,都要拥有一定的视野和素质。

  我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但在我父亲眼里我是个四六不着五,思维与众不同,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为此我与父亲常常意见分歧,也许这就是代沟吧。也许正因为我的差异化选择,才有了我的美国军校生涯。

  中国多数人过着没有理念的生活,唯功利而动,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哲学,没有高尚的理想,没有超越的人生观,没有神圣的宗教意识,人生观九成以上都是功利二字。所以,我的很多观念都不会被同胞所理解,我也难以理解一些同胞的想法,我们的很多人生观念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喜欢读书,也可以说是博览群书,我读书只为精神需要,天文地理,哲学宗教,侦探小说,等等。一言以蔽之,我读书不是为了功利,我赴美留学也不是出于功利的考虑,只是为了开阔眼界。

  这与我父母的志趣大相径庭,为此,我经常遭到父亲的痛斥,他指责我不求上进,好胜心不强,其实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说白了就是实现一种明确的功利目标。我难以满足父母的意愿,也难以按照他们的意志亦步亦趋,走常人规划的人生路。

  正是受着好奇心的驱使,带着探索世界的几分盲动,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我怀揣着莫名的“梦想”出发到了美利坚。这算是一个缘由吧。

  2012年高考,我进了一所国际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这是一所全英语教学的大学,当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在脑海里多次设想着西式教育的各种场景,可是当我踏进这所大学后,却令我无比地失望。课时少而简单,跟养老没啥区别,这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这也许是我选择去美国读大学的另外一个原因吧。

  北京师范大学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我去军校前就读的国内大学)

  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的心态和经历可能与我有相似相近之处。也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在中国高考战场上败下阵来,成了高考战场上的失败者或准失败者,或者有的干脆就不敢面对或参加中国高考。所以想通过“曲线救国”的形式解决继续求学问题。

  虽然我也是一名中国高考战场上没有达到父母理想的准失败者,但我对中国高考却没有半点怨言,虽然高考制度有很多不足,但至少在当下这是最公平的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这项制度安排每年能解决900多万考生的公平入学问题,就已经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大事,而且这项制度实施至今已整整40周年,难怪有人把“中国高考”列为中国唯一最公平的制度安排。况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制度设计是十全十美的。

  但我对中国应试教育却一直持批判态度。中国应试教育,我将它概括为“六宗罪”。

  一宗罪是,价值单一,功利第一。教育=升学=高薪。这是牵引和指挥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一切行为的指挥棒和行动纲领。纲举然后目张。上学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是为了谋得一份高薪水。这种功利目标的追求几乎是直线的,学生一路目不斜视,笔直地奔向目的地。

  二宗罪是,强行灌输,拒绝讨论。严谨地说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提供讨论,老师和学生好像都没有兴趣讨论。老师满头大汗地讲,学生专心致志地记。老师无需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上课如同填鸭,一派死气沉沉,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校校如此。

  三宗罪是,只供答案,无须批判。老师演绎的都是教材上的题例,提供的都是书本上的标准答案,学生无须质疑,无须存异,无须提问,无须探索,更无须批判。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集体选择,求同不存异。

  四宗罪是,教材唯一,反复操练。老师严守大纲,不敢越教材雷池一步,学生则被告知可游猎题海,反复操练。为了出分数,不惜过度学习,“局限学习”,强化训练。在亚洲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流传着一句口号: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里学。题海战术是每个学校的统一套路,规定动作。课外试题多多亦善,但课外书籍一概禁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听老师言,吃苦在眼前。学生还被告诫,涉猎课外,乃不务正业,玩物丧志,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

  五宗罪是,分数挂帅,考试优先。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考试,成了校长老师学生家长们共同的座右铭。判定和评价学生的优劣美丑,一切以分数为准绳。得高分者为优等生,得低分者则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次品。为了分数,老师陪着学生展开一场殊死的马拉松赛跑。为了考好试,学校的一切活动可以关闭,家长的一切娱乐可以休止。高考时,则警察开道,划定禁区,停产停业。唯分是命,央央大国,唯试唯大。

  六宗罪是,分数第一,淡忘素质。在分数大旗的统帅下,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变成了唯智唯分。在分数面前,什么动手能力,什么社会参与,什么知识视野,什么思想见解,什么兴趣爱好,什么人文素养,什么权利主张,什么人格修养,等等统统黯然失色,不值一提。

  正因为如此,北京大学考试院院长秦春华深有感慨地说,中国的中学生“像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家具”。这种“模具化教育”已经严重异化了中国教育,使得国民素质正在呈现整体性的退化。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中国的“模具化教育”,却能让校园里的树叶几乎完全相同。

  我也是“模具化教育”的受害者,根据我的观察,“模具化教育”生产出来的产品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缺失:一是学生缺少主动探索和批判创造的素质;二是学生养成了被动和服从的整体心态取向;三是塑造出了20%的成功者和80%的失败者。20%左右的优秀者被推崇,80%左右的非优秀者被贬低被忽视。这三大缺失导致的的危害和损失令人难以估量。这也是不少家长毅然决然地把孩子送往美国等世界很多国家的原因之一。也是我父母和我自己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国留学的动因之一。

  现在选择出国留学,除了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之外,多数还是工薪阶层,他们决定孩子出国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成本,他们之所以和我父母一样,态度显得坚定不移,大多数是被逼迫的。其实他们都有过盘算,是把孩子留在国内读四年,还是选择出国留学?其投入产出比,或者说“综合收益”指标究竟谁高谁低?他们心里是有谱的,他们的选择大多数还是理性的,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家长的非理性跟风赶潮。

  讽刺的是,有不少在国内高考战场上被打得鼻青脸肿,落荒而败者,被打入另册的高考失败者,在经过出国留学,“曲线升学”之后,有些人居然在国外混得还很不错,生长得花枝招展,有的还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我看来,评价标准,或价值标准不同是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根本原因。

  缘由之三,中国目前有2800多所高等学校,大多数的高校都是“改名”而来的,即从技术学校改为技术学院,又从某某学院改为某某大学。教授满街走,博士多如狗。有报道,中国现在的博士毕业生数早就超过了美国。在当下的中国,各级政府对建设高校,一个比一个慷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其校园占地动辄就会有几百亩乃至几千亩。校园高楼林立,堂皇气派,很多高校成为所在地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硬件令人惊叹。当然,不仅政府慷慨,据说有的大学管理者胆子也大,他们有恃无恐地从地方政府那里大胆拿地,有恃无恐地去银行大胆贷款。有报道说,有的大学负债率高企不下,但管理者好像从没有感到什么压力,楼照盖,钱照花,舞照跳,反正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自己得政绩得实惠,何乐而不为?

  遗憾的是,学校的软件却还是外孙打灯笼——照舅(旧)。理念还是原先的理念,架构还是原先的架构,管理还是原先的管理,课程设置陈旧不堪,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学术水平低下。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大多无心教学,心思要么用在撰写一些应景论文或书稿上,为职称晋升或科研经费奔走游说,要么一门心思扒分挣钱,教书俨然成了他们挂羊头卖狗肉的副业。

  学生呢,考进了大学就好像是进了保险箱,曾经的拼搏精神顿时消解于无形的校园氛围中。很多学生从初一一路拼到高三,整整六年都没有喘息的机会,进了大学,终于找到了休息的港湾,可以好好补偿补偿自己了。因为大学课程设置与中学迥异,大多数学生根本无需拼命,很多学生把学习当做副业,把玩乐当做主业,学习松垮,胡吃海睡,女生将恋爱当做主修课程,男生视“游戏”为生活伴侣。

  比如,我去过几所大学和大学城,这里不便透露学校名字,校园面貌崭新,十分开阔,长长的林荫大道两边栽种了新移植的树苗,教学大楼宏伟,但校园的学生如下饺子般密集,多数学生行容萎靡,举止懒散,不像是学生,这是我的真切观感。特别是傍晚时分,涌出校园的大学生军团像饿狼一般,扑向散落在校园附近的大大小小的餐厅,男男女女,吃得热火朝天,满头油汗,俨然上演出一幅壮观的千人吃饭图。有时一种奇怪的幻觉涌入我的脑际,中国的大学怎么就像是一座壮阔的牧羊场?

  近日,我看到一篇文章,叫《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这可是党媒《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看了不禁让我吃惊。

  文章说:“上课时,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下课时,自修没有吃零食的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的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的多。如此这般,就业时的失败怎能不比成功的多……”

  这样的大学,不读也罢。

  缘由之四,出国留学尤其是去美国留学似乎成了一种社会风潮,而且是主流社会特别是在有产阶层十分兴盛。大有子女不出国就有被主流社会看轻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甚至有被逐出圈层之虞。我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但可能是出于对我未来的关注和期待,他们义无反顾的支持我奔向美利坚,我相信像我父母这辈人在中国大有人在,为了孩子前途,甘愿牺牲一切,正是这种牺牲精神推动了每年至少有60多万人奔赴世界各地留学。现在看来这种牺牲精神可能不少是盲目的,不理性的,攀比的成分不容否认。

  一次我参加父亲朋友的聚会,饭局上的宾客,大多数都是和我父母经济地位差不多的知识分子。据我所知,他们也并不富裕,但谈起子女出国留学,个个摩拳擦掌,毫不含糊,没有一个显出犹豫的神情,似乎不这样就是对儿女的不负责任,似乎不这样就会在朋友圈里丢了面子,但很少有人思考过,孩子出国留学以后将会怎样?似乎有一种不证自明的假定,那就是孩子出国留学是毋庸置疑的正道,将来一定是有前途的。从他们那些不证自明的逻辑和神情来看,这其中肯定有盲动的成份,而且这种盲动似乎还带有一定的“集体意识”或者“集体行动”的意味。

  在uic读了一年后我就有退学去美国读书的打算,因为uic的学习环境与我之前的想象实在差得太远。据我了解,在美国的很多大学里中国学生扎堆,如果不看校舍,你还以为自己走进的是一所中国大学,要是在这种环境的大学里再读四年,跟uic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该上什么样的大学?我苦闷过,困惑过。于是没事的时间我就经常泡在网上,无目标地寻找,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西点军校的招生信息,学费为零,这让我惊讶不已,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西点军校的录取率不仅低得惊人,而且只有美国公民才有资格申请。免费的代价是毕业后要在军队里服役五年。

  军校生不同于其他大学学生,他们有严格的纪律规范,有统一的着装,有威武的军姿,有准军人的生活,有神秘的校园。这一切都让我充满了好奇,令我心向往之。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不久,我又有幸在网上读到了一篇军校生的回忆录。这让我对军校生活更充满了期待,也激发了我对美国军校的浓厚兴趣。

  在美国,真正的军校只有六所,美国西点军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美国空军学院和美国海军学院,这三所军校只有美国人才有资格申请,另外三所军校,外国人可以申请。在这三所军校里我最中意的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要塞军事学院,因为这两所军校曾经为中国培养了赫赫有名的两位将军——孙立人将军和刘勘将军,孙立人将军还是我的老乡,安徽人,我爸爸读高中时的庐江县金牛中学就曾是孙立人将军的府院。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也是从要塞军事学院毕业的。能成为这些将军的校友,我倍感荣幸!

  令人担忧的是,要塞军事学院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招收国际生的比例只有1%。面对如此低的录取比例,我能否被录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是,我还是怀揣着军校梦想,满腔热情地对标它们的要求认真努力地准备着,整个申请过程,我都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的。

  所有的申请过程都是我自己亲自操刀的,申请留学的过程也是一次难得了解美国高校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机会。

  资料发出后那真是度日如年,焦虑症的表现就是每天无数次翻看邮箱,北乔治亚发了录取邮件了, 诺维奇也发来了录取邮件(这两所军校可不是我理想中的学校,现已沦为半民半军)……唯独没有要塞军事学院和费及利亚军事学院,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邮箱里出现了citadel(要塞军事学院)一封邮件,打开邮件的那瞬间,我的手在发抖,是福是祸,我心里无数次默念,是福,是福、是福……

  “As someone who has academically accepted”(你已经被我校录取了),我不敢确认这是真实的,我掐了一下自己的左臂,有疼痛感,这才确认自己是清醒的,这句话我阅读了3遍,才敢告诉父母。在这件事情上我的安全感指数超低,没有收到纸质的录取通知书之前,一颗悬着的心还是不能完全落下。

  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一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快递小哥把一份邮件,急冲冲地递到我的面前时,我的心砰砰直跳,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急忙拆开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我大叫了一声,“我真的成功啦!”这是上帝对我的特别眷顾吗?我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美国要塞军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美国要塞军事学院录取通知书

 

  我拿着那份薄薄的纸片,心情格外复杂,一时难以言表。那份录取通知书外观很朴素,根本没有国内高校录取通知书那般华丽和夸张,那般大红大紫。有一瞬间,我觉得这种场景是不真实的,我反复问自己,我真的与军校有缘?我真的成为一名美国要塞军事学院的学生了。

  写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uic的两位外籍老师,也许是他们的推荐信给了我一定的背书,让我在1%的名额中脱颖而出。

  自我介绍

  张文思,《一个留美军校生的独家体验》一书的作者。1994年生,2014年,本人考取美国要塞军事学院留学。该军校名列美国军校前列,位列西点军校之后。每年只招收1%的国际生。目前本人为该校仅有的一名中国大陆在校生。目前正读大四。

  本人正在撰写的《一个留美军校生的独家体验》一书,已写就10万多字,整个书稿写成大约20万字(图文)左右。现已有2家出版社愿意出版我的书。

  本人从小喜爱写作,9岁时写出2万多字的科幻小说,在《语文报》上连载;12岁时,在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发表散文“负伤的小鸟”,获得编辑好评和超高的稿费165元(600多字);上大学前曾在《起点中文网》上开设专栏,撰写科幻小说《宇宙志异》(后因忙于学业中断)。本人阅读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等类书籍。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