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冬天的洛杉矶似乎永远只有一个季节。初秋持续40度的高温,阳光明媚宛如盛夏,直到11月才逐渐转凉。
一年四季的阳光,让城市的空间里总有种沸腾的气息。大概也因为有了这样难安的气候,所以这里永远朝气蓬勃。
变换带来的生机,也出现在留学生邓杨的生活轨迹里。
在全美赫赫有名的南加州大学(USC),他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是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外事部的部长,也是一家旨在平衡国内教育资源分配的非营利机构“只为你进步”创始人。
----------邓杨
种种经历赢得的荣誉,给青春带来了一些光环。
92年的他,得到全美华裔“30位30岁以下优秀创业青年”的称号,拿过南加州大中华科工会最佳商业创新奖,也受到美国国会议员与洛杉矶市政府的表彰。
这些在异国他乡受到的肯定,说明邓杨努力的方向没有错。不过,更多国内的学生知道邓杨,是通过他设立的“邓杨奖学金”。
23岁时,临近毕业的他用自己在四年里积累下来的全部奖学金成立了基金会,奖励学校里前百分之一表现优异的年轻人。
这些不一样的经历会带来一份同龄人身上难得的成熟感,有时让人忽略他的年纪。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尚好的人生刚刚开局,邓杨想专注的事业,却一直是并不挣钱的公益。
工科生的公益梦
本科时,邓杨学的是工科里最“文艺”的专业——工业设计。
四年的思维训练,让他学会了如何从人性化的角度解决问题,追根溯源地思考人们真正需求的事物。
如果没有那次支教,邓杨也许会与创业擦肩而过,成为一名工业设计领域的专业人才。
2012年,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年时间。即使经历重建,很多百孔千疮的伤害却依然没有复原。
大二暑假,作为志愿者的邓杨来到了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马槽乡支教。
在这个曾经受灾最严重的乡村里,孩子们上课时眼里的渴求无法掩盖,他们在捐来的书上认认真真写下笔记,放学了,再自己走很远的山路回家。
但山路太长,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走不出被灾难摧毁过的山区。
短短一个月,真实的场景造成强烈的冲击,让邓杨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资源分配不平均给基础教育带来的限制。
地域,政策,社会分层,太多因素注定了在现有环境中,这样的不平等将一直持续下去。
重灾区只是特例,现实里有更多二三线城市和偏远县城的学生,正在悄无声息经历着教育资源失衡带来的后果。
微薄的家庭收入、紧缺的教育资源让一些有天赋且努力的孩子,还是没能通过高考进入一流大学;或者因为物质原因,即使将来考研、申请成功,也无法继续研究生学业。
大学期间,有的人加倍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却因为起点原因仍旧会失去一些优质工作的敲门砖,错过为前途拼搏的机会。
“物竞天择是规律,但总有人得为失利者做些什么。”
毕业前,邓杨做了一个决定:以设立奖学金的方式,鼓励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未来几年里,尽可能整合资源为他们提供支持。
将大学奖学金中的一万元一并捐出,是“邓杨奖学金”的开端。
渐渐的,有不少人认同他“通过学生资源沟通互助”的理念,开始主动向平台提供后续资金来源。
有的捐款同样来自在校学生平时的积累,几百元,几千元,一笔笔捐款的数额有时并不大,但背后捐款人的初心和社会责任感,比数字更加温暖珍贵。
“邓杨奖学金”到今年为止,已经进行了四届,至少有12名在校本科生得到了资助。
同时,邓杨通过“只为你进步”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动员更多学生抱团取暖。
不断更新的考研、留学申请及找工作的信息和经验总结,也帮助更多小城市的学生,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损失。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公众号平台上积累了近7万人次的浏览,今年六月,第一次线下活动顺利举办。
从一年前托朋友漫天约稿,到现在十几人的团队齐心协力,“只为你进步”发布了70多篇文章,收获了3万多人次读者和一批忠实的学生粉丝。
这也许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尤其是在强调“爆炸式增长”的创业领域。
但快餐时代里,一步一个脚印的耕种者,有时也传递着一个讯号:事情的初衷比速成的结果更为重要。
做“好事”比做“坏事”要难得多
来到洛杉矶求学的邓杨,会清晰感受到奖学金制度及非盈利性机构在中美不同的比较。
由于长时间的发展,美国对于非营利机构的要求更为完善,整个行业秩序井然。对于丰富的校友资源,公益组织更懂得妥善开拓与运用整合。
很多细节邓杨留心观察后,都加入了自己的改良方案里。
比如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色与优势,细化奖学金的类别,分为“科研学术类”“综合能力类”“志愿服务类”,更加合理地完善评选过程体系和制度。
比如充分开拓校南加州大学在国内的校友资源,通过高校联合举办讲座、论坛的交流,引起人们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关注。
对一件事情的同理心是影响公益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动员和协作的本质,是心理沟通。
身兼数职的邓杨,也会在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外事部的校园实践中,摸索传播和沟通的技巧方式。
美国的多元社会里,种族、文化兼容并存、相互之间的融合问题,是更久不变的话题。
“两年里,我遇到过很喜欢中国文化的韩国学生,甚至自己出面为一些歪曲中国的说法正名,同时也确实遇到过十分歧视中国的外国人。”
邓杨作为外事部部长,和20多名部员努力尝试搭建一个让中外学生互相了解的平台,争取减缓各国学生之间的刻板印象。
而与部长角色相比,“创业者邓杨”要面临的一些困难,比中外文化融合的问题来得更加尖锐。
缺乏资金支持,是每个初创企业都必须面临的挑战。然而当情怀和价值观成为一家非营利机构的标志,质疑、猜忌甚至谩骂声,都会接踵而来。
有人质疑他动机不纯,有人挖苦机构的效益和能力。对于这些,邓杨常常觉得无奈:“在当下反鸡汤日益盛行的年代,做‘好事’比做‘坏事’要难多了。”
低落的时候,他选择花一些时间,回想一路走来时带给他正能量的人。
坚定支持自己的父母,初创期一直鼓励他的校长,初到美国时善良暖心的美国房东老太太,用心为他提供学业指导的教授,以及价值观相同、一路鼎力相助的校友和公益事业的前辈……
对于误解和攻击,从开始的郁闷不解,到随后的释然反思,他开始逐渐学会平静地接受和聆听各种观点和声音。
正因为自己曾经被很多人善待,所以他也拥有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力。
生命力有时不在于盈利
在90后的留学生群体里,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
漂洋过海生活时,很多人的关注点都会放在自己繁重的学业和海外文化体验上。也正因如此,在许多奖项的评委眼里,坚持把公益由国内带到国外的邓杨,让他们眼前一亮。
然而投身公益,似乎并不是世俗观念里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
人才辈出的USC培养了许多精英人士,其中不乏功成名就的佼佼者。没有人能指望靠一个公益项目发家致富,甚至这件事情在开始的时候,会比较清苦。
这些邓杨都有体会。他对自己热衷的事业有清醒的认识:“它可以不以挣钱为目的,但是生命力需要足够顽强。”
那些真正有决心惠及他人的公益事业,不会吝啬花上十年,三十年,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
他希望自己做的每个决定,不会一味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也不会畏惧当下的孤独,而是逐渐学习用更宏观或开朗的心情,期待一件事情发生。
一直以来,邓杨寻找到的合作伙伴中,共同的服务目标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大家价值观的一致:少一些利润的攫取,多一些对弱势学生的关怀。
有时候,邓杨会引用USC对合格学生的定义鼓励自己:有信念,有学识,有能力,有勇气,有野心(Faithful, Scholarly, Skillful, Courageous, Ambitions)。
来到美国之前,身为内蒙人的邓杨在西安浸润了四年。
西安人的特色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做事勤勉,刚烈不弃原则,大多有着耿直的个性和对道德感的坚持。
也许古城坦率的北方气息,搭配加州的自由与洒脱,为这个年轻人的底色增添了勇气,成为他开启一段全新旅程的精神养料。
对25岁的邓杨来说,这旅途不容易,但值得走。
未来道路漫长,但就像那句话所说的:年岁其实无关紧要,除非,你恰好是那瓶需要发酵的好酒。
Age is just a number.
It’s totally irrelevant unless, of course,
you happen to be a bottle of wine.
我叫邓杨,天蝎座。
这几年让自己自豪的事儿,是把当初的坚持,从西安一路带到了洛杉矶。
当然,还有减掉了16斤体重。
明白一己之力很难真正改变什么,但或多或少,能让人们关注那些被忽略的话题。
希望我的声音,你也听得到。
下个路口见。
自2022年6月13日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宣布,回国签证申请将重新...
旅行有两类,一类是充满想象的猎奇之旅,一类是饱含情怀的朝圣之...
今天欧美艺佳留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发给老师的邮件,把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