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升学路,与你相伴。
困惑与迷茫,一起探讨,
经验与信息,共同分享。
只为托起我们心中的太阳,
升学路上步步踏准!
1
2018年的高考正在飞驰电掣地向我们走来,高考生们正在做最后的冲刺。
而同是本届高三毕业的表弟却异常悠闲轻松。不是因为分高能稳上北清复交,而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用参加高考。春节前,他拿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预科offer。
当他的同学紧张地坐在高考场里对着考题苦思冥想,当同学家长站在考场们外顶着烈日,用汗水凝聚成等待和期待,我小姨夫一家却在开着空调,在家一边对着电视啃西瓜,一边商量着7月去英国后,办个申根签把法德也顺便玩一趟。
对他们家而言,6月7号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星期四。
听到这些,我既羡慕又嫉妒。毕竟,我表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啊。我问表弟,为什么不体验一下高考,玩一把心跳。他告诉我:“都是奔向同一个地方,有能力坐飞机俯瞰千万人过桥,为什么还要下去跟他们挤地头破血流呢?是啊,留学能避开高考的激烈竞争,用钱跨越一个天然门槛。
除了富二代,还有很多对教育抓狂和焦虑的中产,也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留学。可对于孩子留学毕业后的尴尬处境和回报预期,却又无力改变。
留学尚且不易,高考难更不用多说。
即使在这场惨烈地竞争中幸运地活了下来,名校毕业后,面对工资和房价,依然无能为力。更何况还可能在竞争中粉身碎骨。
教育还能改变命运么?
2
我在老家的发小阿杰,当年为了高考,硬是补习了2年。第一年他差了12分上二本,本可以补录到当地一所学院的物流专业,可他嫌学校和专业不好,于是果断放弃。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留在了本校读了高四。
可有时,天道不一定酬勤,或许能够看清形势的人,更受命运的宠爱。第二次高考,阿杰紧张地犯了致命错误。原可以上一本线的他,却因为英语答题卡填错,再次落榜。
他不甘心。他知道,出身在五线小城市的工人家庭,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考上一本才有逆袭机会。他再一次地进了补习班。
单调重复地高五的生活一晃而过。第三次高考,阿杰没有多想,如果这次没上,他决定去技工学校,毕业后当蓝领赚钱。所有看起来的幸运,都源自坚持不懈的努力。 老天有眼,第三年高考,阿杰考上了某财大,虽然并没有被理想的会计专业录取,而是补录到了英语专业,但他早已心满意足。
名校录取的背后,是对他努力的承认,然而依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毕业那年,阿杰发现,当年补录到物流专业的同学,已在阿里巴巴当上了产品经理,月薪2万,而自己虽然进了老牌国企移动公司,月薪却只有4千。
自己可是211的毕业生啊,可当年二本同学的薪水整整是自己的5倍。
曾幻想在上海拿户口,买房子,当上中产精英的梦想,变得那么得遥不可及。阿杰不明白,高考的意义在哪。
教育还能改变命运么?
3
相比阿杰,我朋友Moss在这场教育竞赛中,要幸运一些。
那年高考,他的分数只上了三本。家里不想让他承受补习的压力,于是卖掉了为家乡的一套房子,让他去澳洲留学。留学之路并不顺利,本身英语就不好的他,一开始就碰到了过语言关的困难。考了5次雅思依然没有达到预科的要求,为此又多花了6万上语言学校曲线救国。
Moss知道,家里付出了多大代价,自己又应该付出多少努力。虽然海外生活孤独,语言考试难过,但自己必须面对。
与其抱怨规则,不如让自己强大。
当别人周末开车去海边兜风撸串,他选择坐在家里反复刷题。当别人下课后去唐人街中餐馆加餐,他则换上工作服在后面厨房刷盘洗碗,赚钱补贴生活。就这样,他从英语学渣,变成了雅思老师。
前年,他拿到了硕士毕业证,一回国就去了北京,在新东方教英语。虽然过上了年薪12万的生活,顺利在北京落户,但依然面对高房价的困扰和焦虑。
摩天写字楼的灯火通明看似繁华,却很残酷。它不管你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每一扇夜晚亮着灯的窗户,都像一面镜子,要把年少轻狂打回现实里去。
是啊,那个海归背景还有着沉甸甸的时代已经过去,出国留学对于大部分中产家庭来说,早已褪去了荣归故里的外衣。
教育还能改变命运么?
4
曾几何时,“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是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教育是中国亿万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弟的一剂强心针。
然而,时代早已不同。
“一毕业就失业””“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口号却戏谑地调侃了教育,也调侃了这个曾是渴望向上流动的人们赖以改变命运的独木桥。
如今,教育早已是不再是让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绝佳手段。大学早就开始扩招,毕业后工作早就不包分配。2016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人们似乎早已经习惯,每一年,都难就业。
大学教育与职场需求脱节,很多专业的课程,既不能教知识和技能,也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每个月有30多天不想上课。18-22岁,浪费了整整4年。我的一个学弟告诉我,他的学校里,有的老师忘了带教案,直接在网上下了一个课件,现场照着念了一节课。
快毕业时的就业辅导,完全就是形式主义。那些一毕业就选择留校的辅导员,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职业路径,而是简单地拥抱体制,怎么能给学校做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更让我震惊的是,他所就读的一所大学,还是一所211。
此外,像我表弟一样的“富二代”大有人在,即使不接受国内的高等教育,以后同样能通过继承父辈的公司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再往上走,还有掌握更多财富和资源的人,用经济资本为孩子提供了最优质且稀缺的教育资源,中国首富王健林之子,“国民老公”王思聪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这些出身背景相似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只和同样社会地位的孩子社交,形成上层精英封闭的人际网络。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叫嚣 “读书无用论”,还有文章鼓励自己公司的实习生休学。
这么看起来,教育让国民的升迁性和社会流动功能减弱了,高等教育并不与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划绝对的等号。
5
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说过:面对经济资本和社会权力,文凭虽然只是“一个日渐疲软的通货”。但中国的寒门学子和一些中产家庭的孩子除了拼高考,还有什么路可走?
还有一些中产选择让孩子“富二代”一样出国留学,可又无法改变孩子毕业后的面对薪资回报和投入高度不匹配的现状。
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社会现象,就放弃了参加高考。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社会现象,就放弃了出国留学。高考,依然是许多寒门学子实现阶层逆袭的唯一机会。留学,依然是许多出身中产家庭的孩子迈向更高阶层的手段。
如果阿杰没有补习2年,而是选择进了技工学校,即使每个月能获得较高的血汗收入,他的下一代,依然可能只是蓝领。
至少现在,他有着落户上海的机会,有着211的名校背景,有着老牌国企稳定的工作,至少,他有着迈向中产的机会。
如果Moss当年没有出国留学,而是读了三本。凭借家里在当地关系,他可能在老家的五线小城市安稳度日,却注定平庸。至少现在,他享受了留学生落户北京的政策,作为一个新北京人,在高速成长的平台不断奋斗,向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跃迁。
如果你不是富二代,而是一名寒门学子,请记住,高考是一次极其重要的逆袭机会,努力是你唯一的宿命。
如果你不是富二代,而是身在中产家庭,请记住,权衡好留学的投入和回报,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回国后,做好曾经一切被清零的准备。
生活中,只有肯努力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不断地往上爬,不是为了被世界看见,而是想看见整个世界。
自2022年6月13日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宣布,回国签证申请将重新...
旅行有两类,一类是充满想象的猎奇之旅,一类是饱含情怀的朝圣之...
今天欧美艺佳留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发给老师的邮件,把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