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一
让留学回归本质
/ 向西方学习知识和技术,完善生命的体验 /
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学即将去国外留学,也有很多是跟着学长学姐过来。每次演讲时,家长和同学问的最多就是:到底留不留学,划算不划算,有没有前途,什么时候出去,早点还是晚点。我想说,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世界正在全球化,所以同学们需要国际化,和世界一起进步。没有全球的一体化,没有中国的开放政策,很难想象今年世界杯会有这么多同学和球迷到俄罗斯看比赛。我们不需要问为什么留学,只要想想为什么今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是中国的游客,因为随着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我们都想出去看一看这个广阔的世界。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细想下我们很多领域都是在借鉴和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诸如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高铁、登月梦……甚至股市,比如这两天大热的足球彩票,哪一样不是跟西方借鉴学习的。
19世纪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也是中国的留学之父,他去了耶鲁大学读书,最后拿到本科学位,毕业回到中国后,就开始号召更多的留学生走向世界,我觉得他做了今天新东方在做的事。容闳和那时的一些留学生回来以后,就是一个目的——号召中国学童出去读书,让清政府资助他们去美国留学。我们因为自己的落后而挨打,每次打仗都打不过洋人,西方有坚船利炮,我们必须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才可能强国富民。
回顾十九世纪到今天,我们这个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出去,去学习别人先进的技术。同时还有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传承的一种生活信念:那就是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留学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学一次次促进和加快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毫无疑问,今天我们选择出去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把留学和幸福、财富、荣誉联系起来,留学仅仅是读书,是到异国他乡——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哲学观,不同的生活理念的环境里面去读书。毫无疑问,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无论是对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学习能力还是生存能力等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会受更多的苦,受更多的委屈,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留学不仅仅是去读课堂里的几本书,因为这相对不算太难,今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把书都读了。我们去留学是为了跟一帮特别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我们去是为了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丰富知识和完善生命。留学是为了一种全方位的体验——不仅读课堂的书,更需要读“社会”这样一本大书。
刚刚穷游网的老总肖异说到,大学期间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他刚才还问有没有不喜欢旅行的,我曾是一个不喜欢旅行的人,但我不好意思举手。我在1996年到澳洲留学之前没有出过远门,大家觉得你读英语的专业老师为什么不想出国,身边的同事、朋友和社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于是我就去澳洲留学了。第一步走出去,也因此发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精彩的世界,我也没有想到这就是一条不归路,脚步越走越远,世界越变越大,眼前的风景越来越精彩。所以说,旅行是出国留学后培养起来的兴趣,现在我只要有空,就会背上相机出去看世界,旅行帮助我走向更远大的世界。
使命二
明确“自己”
/ 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以及一点情怀和理想 /
成为意志坚强、身心平衡的“体霸”__
首先大部分中国同学读书期间都比较忽视体育。无论是在欧洲或者北美的学生中,最受人欢迎的不是学霸,而是体霸(体育特别好的人)。因为在西方文化里有一种传统文化,他们觉得一个人想要去征服世界,在生活和学术的领域有所成就,都需要有坚定的意志,而坚定的意志则来自强健的体魄,这种传统跟他们的历史有关。总之,想要征服,须有坚强的意志,意志又源于强健的体魄。
刚才说在国外大学里,最受同学欢迎和崇拜的是体霸,挣钱最多的不是教授不是校长,而往往是学校球队的教练。所以在国外留学期间,我希望同学们养成健身的习惯,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身心。每当我听到一些中国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去国外留学,却在国外要么受欺负了,自己出事了,要么违背学术诚信被遣返回国了,甚至患上抑郁症不能坚持学业,我都觉得非常可惜,他们刚刚起跑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要有非常平衡的、身心健康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你走的更久,更远,也更加愉快。
希望中国的家长和同学有长远的人生目标__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也是国外老师和同学经常挑战我们的。中国学生基本功好,数学好,都喜欢去参加奥数比赛,但最后成为数学家的不多,从事数学工作的也不多,创新也不多。事实上,我们不少同学去考奥数是为了进更好的中学,进重点的高中,再考更好的大学,最后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挣很多的钱。这样的实用主义本身没有不好,但是限制我们的同学的潜力和职业发展。
现在经常有这样一种共识,认为最好的教育可能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而可能在北欧,像芬兰这样的国家,芬兰有很多特别先锋和实验的学校,一定是根据学生的才能、兴趣、爱好来培养学生,他们坚持孩子一定各有千秋。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个体,优势体现在不同方面。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学霸,有些孩子情商特别高,有些孩子智商特别高,有些孩子走向社会的能力特别强。他们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他们去追求有尊严的生活。
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时区。人的时区是现在西方流行的一个概念,奥巴马40几岁就做美国总统了,但是没想到50几岁就退休了,特朗普70岁才开始当美国总统,这就是每个人特殊的时区。我们同学的职业发展是一个长跑,考的是一辈子的持续努力和拼搏,绝不是一个冲刺。
我考察过很多西方的学校。我们现在申请名校都喜欢展示兴趣爱好,然而我们的好多兴趣爱好就为了兴趣爱好,目的达到了最后就把那个兴趣爱好给扔了。而很多西方人的兴趣爱好却是从小学开始一直持续到他走上职场,甚至到很大的年纪。划船队的孩子,会划一辈子的船,大学里击剑的同学很可能就是世界大赛的选手。而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我有这个爱好特长,可以作为个人背景帮我申请到更好的名校,名校毕业后或拿到工作offer以后,父母往往不再要求孩子,孩子自己也觉得满足了。甚至孩子工作以后,父母的工作重心马上转变:以前天天讲名校,求好职业发展,拿到好的工作后就变成“赶紧给我定了,能不能早点结婚生娃”。因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接下来生个孩子就彻底完满了。事实上这种实用甚至有点功利目标导向,限制了我们孩子能够走的更远。
职业发展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__
职业发展是一辈子的努力,我以我自己为例,在新东方,我和俞敏洪老师一样,都是高考复读生,我们俩是高考复读班的同学,都考了三年才考上大学的。我们到今天还在努力读书,学习新的知识,我们都做了一辈子的老师。我想说的是,大家都觉得金融很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金融。的确现在很多中国的高材生都在做金融,我去华尔街采访的时候,发现他们基本上都在华尔街做后台,前台很少,领导者更少。这就是我们开始的格局眼光,和语言能力限制了他们。你想想俞敏洪肯定不是读金融的,马云更不是读金融的,张朝阳也不是读金融的,新东方的独立董事李彦宏,谁知道他大学本科读的什么专业?是图书馆目录索引专业。把这个东西读到了最牛逼,最顶尖的程度,就懂了搜索引擎背后的逻辑。他们都成就了一番大业。
学习也是一辈子的事,今天我和俞敏洪老师带领新东方成为世界级的教育培训机构,我们都已经五十几岁了,仍然每天都要学习。我们有五万多名教职员工,我们不想让新东方这个公司“死”在手上,成为千古罪人。但是你不努力,就很有可能被淘汰,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巨变。互联网冲击还没有结束,当我们还没搞清楚互联网和教育怎么样结合是最好的,人工智能又来了,人工智能还没搞清楚,区块链又来了……我们每天都是如履薄冰,不学习怎么带动五万多人的企业运行,又如何去迎接每天的挑战。
多一点全球视野__
多一点全球的视野,你才有可能和全世界的年轻人融合到一起,走向世界的舞台。我经常说只有胸怀世界的人才能走向世界舞台,只有走向世界舞台的人才能够去引领这个世界。走向世界,引领世界,才能主宰世界,才能站在世界的巅峰,一览众山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在我们的职业发展中,多一点情怀和理想,说不定我们会走的更远。
情怀会让我们更有高度,会让我们更加从容淡定,会让我们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
而理想,会让我们走的更加久远,让我们变得更加执着,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我经常说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靠近的。就像世界名校,你今天走进了世界前50名的名校,你可能还想走进前30名的名校,走进了前30的名校,还有哈佛耶鲁和剑桥这样的顶尖名校。即使进了哈佛你的追求也不应该就此停止。名校和追求是不能划等号的,名校只是目标,目标是用来实现的。而理想才能让你走的久远。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后,在美国一家律师行工作,做合伙人挣很多钱,生活富足。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这不是他一辈子的追求,于是他辞掉了律师行的工作,走进社区去做义工,从此走上了他从政的道路,最后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美国黑人总统,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
我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怀揣梦想,一路奔跑,去改变自己,去改变世界。
自2022年6月13日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宣布,回国签证申请将重新...
旅行有两类,一类是充满想象的猎奇之旅,一类是饱含情怀的朝圣之...
今天欧美艺佳留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发给老师的邮件,把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