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的一则新闻让一名28岁的中国留学生一“吻”成名——该蒋姓博士生去新泽西纽瓦克国际机场为女友送行,偷偷钻过一个通道的隔离带与女友吻别,结果因为擅闯安全区引发紧张,导致一个航站楼关闭6小时。他的非法侵入导致了1600名旅客重新安检,大量航班延误。对航空安全常识不了解或者明知故犯,让这个“浪漫”的举动诱发了大祸。
据统计,截止2015年年底有超过三十万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就读学位课程,这个数字还不含中小学生。与此同时,每年超过1/3的中国学生将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国,且这两个数字都在逐年上升,很多人越来越熟悉美国的学校录取条件,截止日期,申请材料,签证要求等等,不过在临行前并没有进行过中美文化和教育的差异的对比,忽略了入乡随俗的“规则”。其实,提前了解这些“规则”,很多错误和弯路都是可以避免的。
1从一身合适的服装开始
若干年前,我的一个学生获得了一所很不错的美国私立高中的录取,随着这份录取通知书,学校还邮寄来了一摞需要查看并签字的材料,其中有一份是该中学建议即将入读的学生应该携带和不应该携带的东西。
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其中几项,比如特别提醒需要携带Dress和Dress Shoes,意思就是要带正装和相应的皮鞋。
我的学生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刚满14岁,花一样的年纪,让人吃惊的是她几乎没穿过裙子,更别说高跟鞋了。应对方高中的这个要求,她妈妈陪着她去买了此生第一套晚装连衣裙。
请不要责怪这位妈妈失职,其实忽略这个问题的中国家长大有人在。多少中国学生穿着不分性别的校服,裤腿肥大,双手藏在袖子里,直到他或她成年,甚至大学毕业都没有什么机会穿西装或者洋装——没有所谓正式的社交场合,他们只需要埋头读书就可以了。
不过如果你选择了留学,我想,跨出国门之前,首先要明确的事情就是“我并不是封闭在学校里的一名学生,我需要接触社会,我所学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为了实现自己未来在社会中的功能”。
2强大的学分制度
服装不过是一种形式和表象,深植于美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理念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单纯的知识本身只不过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和保留对学习的兴趣,且找准自己的特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潜能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为此,美国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灵活的学分制度。美国的学分制度已经被中国所效仿,从大学到中学,学分的概念已经得到推广。可惜,中国的学分并不能等同于美国的学分。
真正的学分制度可以让美国的中学生自己选课,喜欢的课程他可以从基础课程修到荣誉课程,从荣誉课程修到可以折抵大学学分的AP课程,而不擅长的课程他只需要点到为止;真正的学分制度让美国的中学生从没有受到过高考的制约,因为他们必考的项目只有基础的英语和数学,其余科目,包括高级数学都是选考,且一年有七次考试机会,大学会选择他们最高的分数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真正的学分制度让美国的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实现了转专业和转校的“无障碍”,这跟中国学生专业选了就改不了,要换学校就得重新参加高考的现状兼职是天壤之别;真正的学分制度也让美国的大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任意选修课程,除了作为职业的主专业之外,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的学分制度也让美国的大学生自己掌握就读时间,让三年内获得学士学位,四年内获得双学士学位,或者在五年内完成本硕连读课程成为可能;真正的学分制度还让美国的大学生不能懈怠,因为无论是转校、申研还是就业,自己的大学平均成绩都是参考标准,就连学位也会因为成绩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3美国的大学不是温床,是战场
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任务在一点点加大。中学之前,孩子们充分体验着快乐的童年,且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找到自己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就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大家都明白: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
中国的孩子却是高考分数的追求者,无数的学生中学结束之后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作为咨询顾问,我每年要帮助N多学生去选择专业,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而这些孩子跨过高考的独木桥之后,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他们放松的四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四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四年。
一位在纽约大学就读大四的学生曾带着我参观了他引以为豪的全美排名第四的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他告诉我他即将在次年夏天获得会计本科学士学位,暑期过后,不出意外,他可以拿到会计硕士学位,因为按照他目前修读学分的安排,他只需要加两个多月的暑期课程即可完成硕士所需要的150个学分。
而在几年前,他不过是湖南一名高考失利的学生,他顶住了所有的压力,计划放弃国内二本院校的就读,选择参加托福和SAT考试申请美国大学。经过四次考试,他才拿到80多分的托福和1600多分的SAT,最终申请到美国一所前五十名的大学。
美国给予了他充分的机会,让他重拾信心,并在大二结束的那一年跻身到了纽约大学。这是一所可以在电梯间免费获取当天《金融时报》的大学,只是,他总是很难抢到这份报纸——一大早,报纸便被抢光。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他却毫无倦意,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放弃了他爸爸为他选择的金融专业,改为市场营销专业,之后又决定先拿到会计学士学位,选择在美国就业。
他跟我说:我赢了,不是吗?我曾经多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留学,但是我将比同届的学生提前两年获得硕士学位,而且是纽约大学的硕士学位。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发出的亮光让我都不敢直视,只怕是他的未来会比今天的亮光更加耀眼。
4更积极,更灵活,更深入
我想应该是美国让这个曾经尝过失败滋味且不多话的男生变得更加从容自信,只不过这样的性格在中国学生身上很难找到。多数刚刚到美国的中国孩子最难适应的除了生活环境,语言障碍,还有巨大的文化冲突,而这一点恐怕是在离境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2010年9月,我的一名学生去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就读本科一年级。她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托福分数和SAT分数,按理说,英语应该是不错的。国庆节间,她在QQ上联系我,想找我谈谈。
开始的话题是有关于她的选课,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是太了解,所以她凭感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两门文科课程——心理学和人类学。学了之后她才发现这些课程难度很大,用她的话说:那门课只有我一个亚洲人,周围被各种高年级的美国人包围,郁闷啊。我问她,是否可以换课程。她说其他课程大多已经考过Quiz,因此换不了了。
我说,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争取更好的成绩,别让这两门课拖了后腿。光靠自己恐怕不够,那你是否使用了该课程老师的Office Hour呢?她说还没,自己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懂,只想逃走,更别说课后还去找老师了。
我告诉她,你应该争取跟老师多接触,最后的分数是老师给的。你多提问多沟通,给高分的可能性也高,混个脸熟吧。即便是告诉老师你觉得这个课程对你来说很难,不过你也知道这个课程很重要,希望能学好。
大多的中国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无非是记忆一些时间、人物和事件,并没有分析过前因后果。她学过历史,以此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学好《人类学》,然而这门课却不是靠记忆就能学的。
我曾看过《世界文明史》这套书,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过一句这样的话,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因为有河流,所以就有冲击平原,所以有野生的植物,所以有适合居住的场所,所以有人类的聚集,所以开始考虑如何保留植物的种子,所以开始考虑种植和畜牧,所以开始有了水利和天文的概念,所以产生了最初的数学和生物学的概念,所以诞生了最早的人类文明。
人类史不是偶然的,有很多道理在里面——跟自然抗争,跟自然索取,跟自然共存。How we become us, how we maintain and what we will be,这就是人类学的精髓。它强调的是人类学的功能和作用,历史是一面镜子,重要的不是what it was,而是what you want to be,我们学习和借鉴历史,也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将来。
这些内容如果是一位教授在课堂上摒弃了课本,侃侃而谈,试想多少中国的孩子能迅速理解呢?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如果要更适应美国,我建议你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比中国的内容要更深刻,所以选修此类课程恐怕要花你更多时间,而自然科学的课程需要突破的不过是专业词汇而已。
5所谓歧视,只是自己吓自己
到了美国,学习的方式要更加注重两点,第一是主动性,第二是协调性。主动性很好理解,比如要自己选课,自己学习,不懂的地方自己找老师;协调性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是自己要协调,第二是与人要协调。
自己的协调是指的要融会贯通,因为你一开始就会接触很多新的学科,对你来说压力肯定是有的,不过你要统筹安排好时间,同时也要适当地将一门课程中的若干内容,或者若干课程找到类似或者相通的地方,以简化繁。
她还告诉我,与人协调她还很不够。老师到时经常发邮件。不过和同学的交流不好,她不知道怎么开始跟陌生的美国人交流。我笑了笑,说:跟女孩子呢,从服装和化妆品开始;跟男孩子呢,从球类运动和网络游戏开始。她突然想到:她上个礼拜在心理学课上,听到女同学们聊50+的防晒霜跟30+的其实没有区别。坐在旁边的女生说很喜欢我的鞋子,她就回个Thanks就没了。
是的,很多中国人到了国外总觉得难得打入美国学生的族群,认为美国人不屑于跟黄种人沟通,甚至觉得美国人对华人有歧视,其实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想法而已,你猜美国人怎么想?美国人觉得中国人孤僻,傲气得很,总是跟自己国家的人凑在一块儿说他们听不懂的中文。或者呢,他们觉得中国人很奇怪,很虚伪,明明喜欢就说“还好”,明明不喜欢就说“还好”,怎么都是“还好”呢?
在我的提醒下,她又想起一个后悔的事情:刚来宿舍的第一个礼拜,她去走廊接水。有一大群帅哥美女站在走道上聊天,她走过去的时候很多帅哥亲切的跟我打招呼,可是,悲剧的是,她当时没戴眼镜,压根没想到他们是在跟我讲话,所以她就小小的Ignore掉了他们。走过以后才醒悟。啊,错失良机啊。
我们就这么从晚上10点聊到了凌晨1点,我觉得谈话中涉及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最初抵达美国就读本科的中国小留学生遇到的一些学习或者生活上的问题,非常有借鉴意义,最后,我征求她的意见,是否能把我们的聊天内容直接发表在我的专家博客上,将此文推荐给已经抵达美国遇到相似问题,或者即将启程去美国,还有那些有计划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她欣然答应了。
6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
不错,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很多点中都强调了美国教育中“自由”的因素,我也鼓励每一个即将踏出国门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尽快融入陌生的环境,不过,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美国和美国的学校的规矩并不比中国少,可能,刚刚接触的时候,留学生们还会觉得更加严格。
在美国,你交钱给学校了,学校应当为你提供服务,老师并非你的管理者,没有人逼着你去上课,可是,你必须将“出勤率”牢记于心。大多的学校会直接开除“出勤率”低于80%的学生,这样的开除是不留情面的,考勤的方式也不是一个学期计算一次,而是连续计算,一单低于最低标准,没有弥补的机会。最终的结果甚至会导致学校通知移民局取消掉I-20,学生被遣返回国,且直接影响你之后的申请。
美国是一个舆论自由的国家,在很多我们认为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都可以保留并阐释自己的观点,可是,往往在我们认为只是“气话”的言论却很有可能被严肃对待,比如有个学生对同学说要“毙了你”,结果受到很严重的纪律处罚。在美国与人交往,要格外重视礼貌和尊重,某些不雅的口头禅一定要避免,因为你要为你的言论承担责任。
学习的确需要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过,在美国也要有团队观念,因为大量的作业或者考试的形式是以小组作为单位的,你需要有学习上的搭档,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你们需要合理地分配工作,各司其职。
也许在中国你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笔记不给别人看,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也藏着,因为每个人可能都是你高考的竞争对手,然而,在美国,你肯定会要向他人寻求帮助,也需要学会分享和共担。美国人相信这么一句话: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团队。
自2022年6月13日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宣布,回国签证申请将重新...
旅行有两类,一类是充满想象的猎奇之旅,一类是饱含情怀的朝圣之...
今天欧美艺佳留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发给老师的邮件,把自己选择...